前一段时间我们用了几个篇幅来分享一些关于改装车辆底盘相关的部品的一些知识,在介绍绞牙避震和防倾杆的时候我都分别提到了一个部品,李子串([lǐzǐchuàn]),括号内是这个部品的正确读音。
李子串,其实是俗称,正确的标准名称应该叫,防倾杆连杆,主要用于将汽车底盘的防倾杆连接在左右减震器或下支臂,防倾杆连杆因外观类似糖葫芦,因此得名李子串。下面我们将会针对这个非常容易被改装车友们忽略的部件,来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第一,关于政策法规的问题。其实针对想李子串这样的非常细节位置的一些部件,是没有特别明确的规范和固定的。我个人的理解和见解,只要不影响行车安全,类似李子串这类的升级改装,我认为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关于升级李子串的需求问题。前文中其实已经提到过,李子串是一个跟其他升级部件息息相关的一个改进型改装部件。对于追求爱车的操控性能的车友们,在升级避震器,弹簧,升级了车辆防倾杆,改变车轮倾角,升级一些加固底盘件等等的时候,车辆的一些原始底盘数据发生了改变,比如车身高度,倾角,底盘拉扯强度等等。
那么在这个时候,由于整个底盘系统的数据产生了变化,那么整体底盘连接件都可能出现一些或多或少的位置变化,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针对这些变化,做出一些调节。针对车辆悬架和防倾杆做升级改装发生的一些位置变化,最好的做法就是更换一根更加适合改装后的位置的防倾杆连杆,就是李子串。有可能加长,有可能缩短,这个数据的长短需要经过实际的测量之后,得到的数据,来正确测定。又因为绞牙避震的高低调节的问题,所以,市场上也就研发出了配套车型使用的可调长短的李子串产品。
第三,简单讲一下李子串和防倾杆以及避震器,这三个部件的关系,以及工作原理,讲明白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原理之后,其实车友们应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要更换李子串了。
李子串结构上是一根两点式的连杆,其一头连接防倾杆,另一头连接避震器或者下摆臂。作用是通过防倾杆,把一侧车轮的运动以及所受拉力或压力传递给另一侧车轮,以达到两侧车轮的平衡。因为李子串两端的两个球头拥有一定的转动角度,所以当路面颠簸起伏较小时,防倾杆并没有介入做功。当路面起伏大或者高速过弯时,防倾杆才介入工作。原厂车辆的这套机构都是已经是调节好的,行程一个稳定的做功形态,如下图。
但是,当我们升级改装了避震和弹簧之后,车身降低了,那么势必会导致悬架、李子串和防倾杆出现压力变位。原厂李子串过长,两端球头的转动角度明显减小,这就导致了防倾杆提前介入,这时候会觉得驾驶舒适性严重缺失。如果车身降低的幅度过大,原厂李子串出现了特别长的问题,那么防倾杆就是无时无刻都在介入工作了,那么恭喜你,你的车子已经从独立悬架系统,变成了板车悬架系统,你的车子在驾驶的时候,就跟大货车没有区别了,基本告别舒适性,所谓的过弯性能基本还不如你原厂调校的程度,如下图所示。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针对降低之后的车身高度,更换一对于长度合适的李子串了。让车子保持原有的李子串防倾杆避震筒之间的角度,最大程度保持原厂车子舒适性调校的同时,也能在激烈驾驶,或者高速过弯的时候,在合适的时机触发防倾杆参与工作,提升车辆操控感受。
第四,我们如何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李子串呢?我们下面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各位车友应该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就是当升级绞牙避震,或者更换更粗韧性更强的防倾杆的时候,改装店老板露出了殷勤的笑容,一再鼓励你一起更换李子串。那么到底是不是在更换了绞牙避震或者防倾杆之后就一定要更换李子串呢?答案是不确定的。
是否要更换李子串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判断,实际测量调校好的车身高度,车辆在正常停放,弹簧正常受压的情况下,测量李子串、避震筒、防倾杆的实际数据,同时,根据避震筒压缩拉伸的实际行程来判断李子串两边轴头转动拉动防倾杆的情况。
前面这么多,大多数车友应该都有一个感受,就是似懂非懂。我们来简化一下,让车友们更容易理解。正常行驶的时候,车子过减速带,车子同轴的两个轮子,不是同时压上减速带的情况下,会感觉车身扭动的厉害,同轴两个轮子的避震筒相互拉扯做功,较劲。那么,这就是李子串过长,防倾杆提前做功的表现了。
然后,我们就要时机观察测量了。把车子停在平台式的举升机上,从车子下方通过实际观察来判断李子串是否过长。观察后防倾杆的两端跟李子串连接位置,是否水平。不管是更换固定长度李子串还是可调式李子串,一定争取把这个位置调整成接近水平状态,如下图。
观察和测定避震筒、李子串、防倾杆这三者是否满足90度垂直的状态,将这个角度尽量调整为接近90度垂直,基本就是李子串适合的长度区间了,如下图。
当然,好多时候,对于李子串的更换和调节长度来说,不仅仅是简单的观察和判断,也要通过实际的试驾和经验丰富的改装技术来仔细研究和调校,最终出来的调校结果才对得起升级改装的这一大笔费用。
最后,合理的改装升级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不是什么东西都要最好的,最贵的就一定是对自己的爱车最好的。
今天我们的分享就是这么多了,各位亲爱的车友们如果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可以随时给我留言或者评论我们来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