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律师师父也在找徒弟结构商学与企业医生

结构商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学问,其实已经参加过多次的学员也很困惑,也是在传授过程中面临最大的难题。

形象地说,结构商学是集中医的诊断系统和西医的临床操作系统于一体的学问,诊断系统偏重于以四维空间思维为基础的形而上系统,操作系统则偏重于三维空间思维的形而下操作系统。

在此,我们把结构商学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

一、二维空间(术)的层面

术的层面包括:

1、公司架构、交易结构、资产结构三大基础结构,标准很简单满足上市和传承的需要,直接的效果就是避免在上市过程和传承的过程中因结构的不完善而造成数千万和过亿的财务成本,以及在传承过程出现大量的纷争,破坏企业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2、公司结构,包括股权结构、治理结构和公司的内控系统,这方面仅从公司到公司、股权到股权根本做不好,核心在于人,在于人的选择。然后根据制度来约束、规范和控制风险,一切都是中国特色的,与组织结构密切相关。

以上这两个结构,仅仅从术的层面,大部分人一听就会,但一做就错,问题出在经验上。情形如同下象棋一样,只有16个棋子,但变化无穷。但是只要认真跟踪几个项目,并手把手地教一下,就基本可以掌握要领并独立上路了。

二、三维空间(法与器)的层面   

术的层面看过起来量大,且变化无穷,但标准是由法与器的要求决定的。器包括两个部分:

1、主体部分

主体,即人的问题,解决谁来做的问题,在企业反映为组织问题。组织结构,这是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社会最困惑人的问题,从家到国的模式崩溃后中国人已经不知道一群中国人在一起应该有什么的组织结构。西方的纯契约结构在中国根本行不通,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或者哥们式合伙、仇人式散伙。

在用人的问题上,通过反腐的成果就知道了,中国最强大的组织在这个问题上都没有能处理好,尤其是和平时期和发展经济时期。表面看是制度问题,而其实是结构问题,这个问题不好解决,不改革就不能解决或解决不好。

企业更是如此,组织只能按自然法的要求进行,而不是以人定法的标准要做。法律规定的组织结构只是形式,并不当然具有生命力。而企业组织必须要有生命力,否则就形同虚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自杀没有区别。

中国特色的结构必须严格遵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逻辑,结构上必须严格按照五行四方的配伍进行,这既是时间标准也是结构标准。而且培养和发育的过程如同人体的发育过程一样有天数限定的,过期不补、缺位则残、越位则乱。

这就是法,自然之法,逻辑顺序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依然没有近路和捷径可走,在组织建设和结构上走投机之路的,没有一个可能成功,即使偶然凭运气或风口的成功,最后都是大败。

2、客体部分

即器,即选择什么样的商业主体来负责运营和管理,承载企业的使命和目标。这不是一个单一的主体而一个组合,日常见到、用到最多的是公司,所以企业一定是以公司这主的商业组合,可以有一人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集团公司等匹配,

商业主体的组织我们称之为公司架构,这才三大结构中主讲,所以在此主讲公司的结构。

困惑在于公司和股份制乃至公司法都是舶来品,不是农业文明的产物,而是商业文明的产物,公司及与公司相关的一切形态和制度都脱胎于教会组织,我们没有这样的文化土壤,也没有这样的商业积累,所以中国用公司只会才老祖宗的方法,更多地停留在家族化层面。

公司的设立是人的问题,股权的结构是人的问题,治理结构是人的问题,而解决这一个问题绝对不能一步到位,而要循序渐进,根据企业的发展逐步从家血亲模式向契约模式转变和升级。大凡股份制实行的早的企业,大都死的很惨,且活得也艰难,因为在中国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下,很少有企业从创业开始就能做到亲兄弟、明算账。不能做到亲兄弟、明算账,那么股份制和公司制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不做还能维持,做了死得更快、死得很惨。

所以,对于公司的初始状态的设计和升级模型同样需要根据自然法进行,先把公司法、股份制这些撂一边,按中国人的逻辑把公司的事做好,然后再做别的。

现实生活中不懂公司法的反而能把公司做好,懂公司法的反而更容易把公司做死,就是这个原因。大部分律师和所谓的股权大师,只懂法律甚至只懂一些皮毛,不懂商业、不懂中国文化,为公司所做的设计和服务大部分是没有用的,甚至四处都是风险隐患,这方面教训太多了。

把这些搞明白了,再从术的层面加以完善,自然就知道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如何安排了,风险投资来了如何应对和处理了。总之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不用操之过急,也不用生搬硬套。

这么多年来,我们积累了一整套有关公司设立和运营成熟的结构、机制和模式,并配之有相应的法律文本和文件,只要你来我们就给。

三、四维空间层面

前文讲过,这是最难的部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学员和助理能掌握,问题就在于他们的思维还没有能进入四维空间,所以还得由我亲力亲为。在此要解决三个问题:

1、创业者和企业家人生和事业结构,必须根据他们人生和事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结构决定整体方案的规划和设计。没有四维以上空间思维的火眼金睛根本就看不到这个跨越时空的结构,只会就事论事的解决问题。如此水平和境界,连大街上算命和看相的都不如,能有什么实际意义?

2、企业内在结构,即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结构,这需要对商业和企业有足够的了解,同时对企业所在的行业的生态及空间结构有全面的认知,才可能做好企业当下的结构,一要以过去为底座,二要以未来的导向,才能做好企业当下的结构,并处理好各种当下和未来的接口,严格把好风险关。

3、企业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是一个能量结构,简单地说把企业的庙修在哪里,关键看你想通过什么样的神吸引什么样的香客。

从区域到市场、到全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企业应该有不同的空间的结构来匹配,很多具有全球抱负和目标的企业,却卷缩在三四线小城市,用三四流的人才梦想成就全球一流的企业,怎么可能?

空间结构的升级与创业者和企业自身的能量级别和驾驭能力有关,柳传志和李书福敢于蛇吞象,并购全球一流的企业,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量结构和驾驭能力。

所以,这一块看起来很虚,其实很实,很多老板不缺梦想和抱负,但内心的结构很乱,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实帮他们梳理一下,明确了结构的方向,再稍假时日的提升,就可以达到驾驭一个全国性、全球化的空间结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创业者和企业家愿意跟我喝酒、喝茶聊天的原因。形而的上事是企业最大的事、死生大事,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比帮他打一百官司、做一百个项目都强。

四、专业和创业都是修行 

由于只有很少的人经过纵其一生的修炼才可能进入四维及以上的空间,90%以上的人则一生生活在二维空间和残缺的三维空间之中,这是才结构商学最大的瓶颈。

因此结构商学也是一门修行的学问,每一个人必须把自己在三维空间中的边界填满,才可能进入四维空间。这个过程如聚沙成塔,没有捷径可以走,底盘不同高度不同,必须达到穿越的高度自然而然就进入。貌似这一切都是刹那间的事,但需要经历多少次的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和淡定。

我的年初的一天,在《黄帝内经》的古方位图中一下子进入了这个世界,然后把自己四十几年来所有的一切都装进这个世界融炼了,然后就有了华夏鹊哥到结构商学的升华。前提是必须经历了“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人生及所有的苦逼经历。

从这个角度讲,我要招收学员和徒弟,人群中万分之一的概率都不会有,也就是说50万律师中我想招收一个班的学员都很难,所以只能扩大招生范围,因为学这个专业不一定非要有法律专业和律师从业背景,只要能进入四维空间世界,余下的一切都轻松了,只是术、法、器层面的事了,技术和技巧大于悟性。

生活中能完全活在三维空间中的人不到20%,而生活在三维空间中的人也大部分没有健康的三维空间思维,他们在太习惯于自以为是的二维世界中的对与错、黑与白、是与非的结论,也就是说他们的对错、黑白、是非等是没有标杆和尺度的,通俗地说是没有标准的似是而非,所以人生没有标准、事业没有标准、善恶没有标准。这样的人不可能成为专业人士,也不可能成为医生。

健康的三维世界一定是有严格标准和刻度的,学习有学习的标准,科学有科学的标准,但从企业和商业的角度看,这个标准来自于竞争,首先做到最好的,再去创造更好的。没有这样心气的人,你也不用帮他,因为他永远不可能做到。所以,即使愿意给我交学费和顾问费,都只能放弃。

操作层面更多的是一个医学上的解剖截面,因为有严格的三维空间的标准,才可能在做事的的时候判断出对错和是非,诚如一个机器零件的精度达到多少为合格,多少为不合格,这由整台机器的运行的需要决定的。飞机的与高铁不一样,高速列车的与普通列车肯定不一样,火车的与汽车不一样,汽车的与拖拉机肯定又不一样等等。

根据以上的特点和认知,所以今年把结构商业和企业医生的课程进行了调整,传授工作主要放在术的层面和器的层面,道的层面不是教会的,也不可能教会,只能靠学员自己的悟通。所以,只能看各自的根器了,但总会有的,随缘就好。

我的师父曾经跟我说过让我惊掉大牙的话:你知道吗?师父也在找徒弟!当时我想了一下会心地笑了。现在我更明白了,专业的修炼、传播和传承就是这样子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