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硬度越高越好吗那可不见得

我记得以前人们乘坐汽车的时候,喜欢观察车身的铁皮厚度和硬度,那时候在大家的印象里,觉得车辆越厚实,硬度越高就越安全。可是后来大家接触的多了才明白,汽车的硬度并不是安全性最大的保障,有些车身的零部件不但不能太硬,还需要尽量做的柔韧性好些、追求更好的软度。很多人觉得奇怪,车上还有零部件要求做软一点的?别不信,下面我就说说车上哪些零部件硬度不能太高。

车辆的保险杠追求韧性而不是硬度。我看过书上有句古话叫做“过刚易折,善柔不败”,我觉得用来形容保险杠的作用很贴切。因为什么呢?保险杠是车身最容易碰撞到的部件,要是太硬做的小点的话,一碰不是碎了就是折了,这就尴尬了,你要不断的更换保险杠。而做大一些,厂家费材料不说,你车前相当于装了个大个的金属棒,剐蹭到车辆行人,造成的伤害就要严重许多。后来研究发现,把保险杠里添加一些增韧剂,这样保险杠不容易破碎断裂,而且发生碰撞剐蹭的时候,也有一定的缓冲性,不至于造成严重的伤害,可谓是一举多得的效果,后来的保险杠硬度降了下来,把韧性增强许多。

车前立起来的车标也不能硬度太高。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新闻,说是劳斯莱斯的车标设计的能自动收回功能,有物体碰触到他的时候会自动弹回到发动机舱内。当时我身边的很多人都认为是防盗设计。其实我觉得这主要还是考虑到安全问题,车辆行驶的时候,前方竖起来的车标看着很拉风,但是一旦碰撞到人的时候,这个车标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匕首,会扎伤或者刮伤身体。要是硬度太高,人迎面碰上去,那结果我是不敢想象。大家身边有这种立标车型的话,我建议你去触摸一下,看看是不是柔韧性很好,要是使劲按下去甚至能打弯,这就是防止戳伤身体的设计。当然,我只是建议你去论证的,可别把人家车标掰坏了,被人家追求起来,可别怪我没提醒你。

汽车的内饰硬度更不能高。我先举个例子,大家和人接触的时候,有时候会说这个人说话硬邦邦的伤人,感觉不舒服,而要是一个姑娘说话软侬细雨的就特别的亲切可爱。其实在视觉和触觉上,我们也是有这种感觉的。看起来硬邦邦的东西心底会有些抵触,摸起来硬邦邦的也会说手感不好,相反柔软一些的带给我们的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就比较舒适了。内饰又不同于其他部件,我们坐在车内接触最多的就是内饰,所以首先要考虑到人的舒适度。为什么大家觉得真皮座椅以及绒料内饰要比塑料好,也是这个道理。再从安全的角度来说,要是把内饰做的硬邦邦的,车颠簸的时候碰撞到身体容易受伤,而最重要的是安全气囊在内饰后安置,当气囊意外弹出的时候,推动这些硬度较高的内饰击打到身体上就麻烦了,甚至是硬度太高,气囊弹不出来反而成了摆设,失去了他的保护作用。

车内的隔音材料硬度也是不能高的。我物理学的不是太好,不过你们应该比我厉害的很多,知道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受什么影响。我查了下资料,好像是固体的硬度越高声音传播的效果越好,我专门试了一下,拿一卷纸放到耳边用手指弹一下,又拿一块木板在耳边弹了一下,发现还真是木板的声音大很多。小时候家人放鞭炮的时候,害怕鞭炮声,我喜欢用棉花塞住耳朵,也是同样的道理,从来没听说谁用个小木块塞耳朵的。正是根据声音的这个特点,才选用了海绵一样的隔音材料。要是硬度越高隔音越好,那车身铁皮不就能过滤掉外界的声音吗?还需要再安装隔音材料?另外车辆的座椅和底盘的减震系统,也是要求柔韧性而不是硬度的,别的不说,大家比较一下公家车座位和你轿车座位的感觉,看看是哪种坐着舒服?

总之,车辆的零部件并不是都要硬度越高越好,像保险杠、竖标、内饰以及车辆的隔音材料等等部件,不但不能有太高的硬度,反而追求柔韧性和柔软度,主要是考虑到车辆行驶中的安全性,以及乘坐人员的舒适体验感。当然不只我说的这些部件,车上还有其他的部件也有类似的功能,大家可以自己去接触了解,看看还有哪些部件不能硬度太高了,一起讨论一下到底是为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2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