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20日,比亚迪发布了全新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同时还发布了一款基于该技术的e平台3.0的车型比亚迪海豹。无独有偶,就在前不久,零跑汽车刚刚发布了基于无电池包CTC技术的C01,此外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也预计在二季度发布其最新的麒麟电池和第三代CTP技术。
这一众眼花缭乱的新科技、新技术无疑让如今蒸蒸日上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了一场技术层面上的群雄逐鹿时代,那么它们的技术本质到底是什么?哪项技术对新能源车的帮助更大呢?不妨听我慢慢道来。
动力电池成组技术进入新时代
大家都知道,如果要提升单位体积的能量,只能通过两种渠道,一个是装入更多的能量,另一个就是提升能量的密度。其实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这十数年的研发,就是遵循着这两条最基本的定律不断发展的。
最初的动力电池由于技术瓶颈再加上要保证安全,因此会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好了在安装到车上,这样就直接导致了电池包很大,但电池却没有多少,很大一部分体积都用来做防护了,加重了汽车的整体负担,还压缩了车内空间。但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电池封装技术越来越先进,也就有了前面所说的CTP、CTC和CTB等技术,它们说到底都是电池的封装技术。
如果按新旧来划分的话,CTP属于目前主流的技术,就是由电芯直接组成电池包,跨过模组的环节,技术相对简单,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都在使用。而CTC和CTB则是面向未来的一种新技术,目前也只有零跑、特斯拉和比亚迪三家使用而已。
所以这里就可以看出,虽然宁德时代将会在二季度发布第三代CTP技术电池,但它就像PC上不断打补丁升级的WIN7,无论如何升级也不如整个架构都不同的WIN10,而CTC和CTB作为行业内公认的第三代电池封装技术,在未来将会逐渐替代CTP。
一字之差的CTC和CTB差别究竟在哪里?
CTC的英文全称是CelltoChassis(电芯到底盘集成技术),而CTB的英文全称是CelltoBody(电芯到车身集成技术),比亚迪将之称为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看到这可能有小伙伴要说,这俩不是一个意思吗?其实你可以这么理解,不过它们之间还是有一些细微差别的。
CTC技术目前全球开始应用的并不是零跑,而是我们熟悉的大佬特斯拉,它是直接将圆柱形的电池集成到底盘上,你的座椅下面就是电池的上盖,这样做的好处无非就是可以将更多的电芯集成在车上,同时充当底盘的结构件为整车提供刚性。但这种过于激进的反式也难免让人产生对于安全的担心,谁愿意直接坐在一块电池包上呢?同时电池更换也成了一大难题,这种方式反而对电芯的一致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再来看看零跑的CTC方式,它并没有像特斯拉这样彻底,而是给底盘下面掏了个洞,在把电池放上去,座椅下面依然是底盘,底盘下面才是电池,说白了就是给底盘削薄了一些而已,所以它所谓的CTC其实是个伪命题,从中也可以看出,零跑对于自己的安全技术并不自信,才会想出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
比亚迪的CTB技术其实是处于P和C的中间状态,兼顾到了一体化及可维修,安全性也相对更高。之所以它是B而不是C主要是因为相比特斯拉的那种极致方式,比亚迪保留了车身上几条横梁,呈现一种镂空的状态,同时座椅下面依然是电池的上盖,同样形成了一种电池直联的状态。
那么多出那几条钢梁有啥用呢?主要还是为了增加安全系数,记得发布会上比亚迪提出了一个+扭转刚度的说法,不免让人一头雾水。
其实这个数据通常有两方面用处,一个是你的车被别人侧面碰撞了,如果是特斯拉那么除了边梁之外,承受撞击力的直接就是它的电池包了,安全性大大降低。但如果换成比亚迪,除去边梁之外,它的横梁也可以用来承受撞击力,这样就可以极大的减轻电池包承受的撞击力,会让你更加安全。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在驾驶时,要完成高速并线,或者其他紧急避险需要猛打方向进行闪避时,有横梁的比亚迪可以更好的承受来自侧面扭力,这种情况就跟游乐场我们坐的那些会左右摇晃的项目体验是一样的,这也是比亚迪海豹这么大力宣传操控的原因所在。
总体看起来,比亚迪的CTB技术带来的优势不仅仅是车辆驾乘的舒适感和操控体验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整车的强度和刚度的提升,安全性的明显优化。还是应了那句话“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
CTP/CTC/CTB对决拼的不仅仅是技术
说了这么多CTC和CTB,那么为什么现阶段大部分主机厂依然在使用CTP技术呢?其实原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现阶段,各大厂家并没有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同时有宁德时代这样的强大供应商的存在,因此大多数厂家选择了“拿来主义”,这样既节约了研发费用,还可以在短期内扩充自己的新能源产品线。
同时CTP还可以提供换电,其实说到换电,它其实早在十年前的充换电之争之后,就成为了一个淘汰的技术,所以你看特斯拉根本不会去考虑换电这种事。但是国内新能源市场的特殊性,却让换电成为了充电之外的一项重要补充,甚至还成为了蔚来的招牌服务,所以根据国内市场的特殊性,也让CTP和CTC/CTB在短期内将维持一种共存的状态。
另一方面则是,想要采用CTC/CTB的方式,就必须在三电技术和造车工艺这两方面具有足够强的技术支撑,特别是电池组直接与座舱直联之后,不但对电池包的各种安全系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整车的制造工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零跑只能“曲线救国”,做不到真正的电池车身一体化。但对于拥有e平台3.0这个纯电专属平台的比亚迪而言,CTB车身一体化技术的使用,就变得顺理成章起来。作为电池制造商和整车制造商,他掌握了从电池技术到整车开发完整的产业链,因此无论是成本控制、开发效率、融合深度,都是行业内其他企业难以企及的。
总结
说到这里,我也做一个小小的总结,作为广大消费者,如果要选择一款新能源车,续航、性能、安全都是要考虑的。比亚迪5月20日新发布的海豹,最大续航达KM,首次搭载CTB技术,提高了电池的抗冲击能力,车身扭转高度提升一倍,在安全和操控性以及NVH上的表现更好。这样的车型,难道不想深度了解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