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蒙内铁路机车维保背后的中肯师徒

新华财经内罗毕7月16日电(齐中熙李卓群袁彩霞)“能力建设工程”是中国同非洲国家共同实施的“九项工程”之一。近年来,中非合作不断向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发展,双方在能力建设等领域合作硕果累累,为非洲各国提供了大量人才。

在肯尼亚的蒙内铁路项目上,中肯两国的能力建设合作成果丰硕,“师徒制”促两国技术人员教学相长。为提升和完善肯方的机车车辆维保能力,中国中车积极开展属地化培养和技术转移工作。截至今年6月底,中肯双方共培养出当地专业技术人员名,组成了机车车辆维保的骨干力量。

7月4日,在位于肯尼亚内罗毕的蒙内标轨铁路机车中修车间,中国中车维保员工与肯尼亚标轨铁路维保员工在调转机车底盘方向。新华社记者韩旭摄

常备不懈“预防修”深入人心

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百年来的第一条标轨铁路,与之相配套的机车车辆维保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摆在中车员工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肯方员工建立“预防修”的理念。

在机车维保基地,约阿什和罗伯特熟练地给柴油机机油粗滤器更换滤芯。这让一旁的中国师傅陈军非常欣慰。让陈军欣慰的不止是约阿什和罗伯特技术熟练,而是他们从心底里接受了定期更换滤芯这件事。回想起初,维保这件事很难被接受。“整备检查、辅修、小修、专项检修……为什么要制定这么多的检修任务?机车车辆不应该是坏了再修吗?”肯方员工非常困惑。

“我们要做的是预防修,就是防患于未然,不给机车车辆运行留下隐患。”陈军解释道。为了让肯方员工认识到预防修的必要性,陈军和同事们没少下功夫。就拿更换滤芯这件事来说,机车维保团队特意组织了一次培训。走出课堂,陈军又带着肯方学员来到作业现场,拿出一个用了一段时间的滤芯,“解剖”了给大家看。看到滤芯里面的沉淀物,大家都认识到了维护好小部件,机车运行才有大保障。

就这样,观念在每天的朝夕相处、潜移默化中慢慢改变。现在的肯方员工已接受了预防修的理念。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在他们心里,机车的安全运营有了越来越重的分量。共同的理念,让中肯双方员工在工作中有了更好的默契,工作效率和质量有了极大提升。

诲人不倦“手把手”传授技术

属地化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仅机车维保作业范围就包括柴油机、电机、电器、走形、制动、辅助、设备等7个专业领域。一名肯尼亚员工到岗后,需要先要进行机车理论知识、作业安全方面的培训,在通过理论考试后,再开始现场实训。在各个阶段,肯尼亚员工都会有自己的专业师傅,进行“手把手”的过程培养。

7月4日,在位于肯尼亚内罗毕的蒙内标轨铁路机车中修车间,中国中车维保员工章亚峰和肯尼亚标轨铁路维保员工希拉里在检修机车柴油发动机。新华社记者韩旭摄

车间里,李建正在指导肯方员工组装机车制动系统所用的各种阀,其中女徒弟爱丽丝操作非常熟练。“爱丽丝来了一年半了,目前已经掌握了所有阀类的组装。”作为师傅的李建自豪地介绍道。自从年来到肯尼亚,李建就主要负责机车空气制动系统的检修和日常整备检查工作,同时,通过传帮带、手把手教的方式,对肯尼亚当地员工进行培养。

机车制动事关安全,即使有30多年从业经验的李建也时刻不敢放松。就拿空气制动管路系统来说,就有35只重联阀,帮助肯方员工逐一弄明白这些阀的作用,就十分艰巨。李建不放过每一个讲解的机会,经常带着肯方员工进行现场机车故障判断,耐心教授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刚开始沟通很有难度,有一次我想让肯方学员将阀拆下来,没想到他们误解了,而是把一只阀给拆解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很高兴,因为前期遇到问题,才能保证后面没有问题。”

7月4日,在位于肯尼亚内罗毕的蒙内标轨铁路机车中修车间,肯尼亚标轨铁路维保员工爱丽丝(左)与同事一起检修设备。新华社记者韩旭摄

经李建培养出的徒弟有很多,朱利叶斯便是其中一位。“朱利叶斯受过很好的教育,但是刚入职时,和所有人一样,对机车维保工作依然知之甚少。好在他非常认真地学习,几乎每天都会向我请教问题,现在他已经成长为肯尼亚铁路局机辆部检修车间副主任。”李建介绍道。朱利叶斯也经常表达对中国师傅的感谢,“没有蒙内铁路,就没有肯尼亚现在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没有中国师傅的悉心教导,就没有现在的我。”

当前,按照运行里程计算,大部分机车已进入到了中修阶段,更多的部件需要深度检修,李建更感责任重大,“我会拿出更多的耐心来传帮带,我希望我培养出的肯方员工能够称为‘种子选手’,未来成为蒙内铁路机车维保的专家骨干。”

因地制宜“出真知”指导实践

由于运用环境不同,蒙内铁路机车车辆维保有很多特别之处,所以各种经验和积累十分重要。

中国中车维保团队为机车车辆量身定制更为合理的维保规程。肯尼亚靠海,蒙内铁路的一端连的就是蒙巴萨港口,湿度较大的空气对机车干燥器十分不利。综合气候等各种原因,维保团队统计分析出了与环境相匹配的干燥器检修频次。6年多来,积累下来涵盖机车车辆各个系统、关键部件的维保检修手册,整备检查、辅修、小修、中修作业规程和作业标准,将成为未来蒙内铁路属地化运营的技术支撑体系。

负责货车列检和临修工作的矫立志,待每天的发车计划下发后,无论烈日当空,还是刮风下雨,都准时出现在作业场地,按时完成作业计划,准点发车。常年扑在一线的矫立志,对货车在当地的运行状况有细致观察。他把这些一手经验梳理整合,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工作方法。

蒙内铁路货车运行时,由于线路长、大坡道多,车辆制动比较频繁,闸瓦和车轮摩擦会产生很多碎铁屑,这些碎铁屑就如同车刀,会加剧车轮磨耗,缩短车轮使用寿命。在检查车辆时,明显的碎铁屑好发现,但一些偷藏在闸瓦与车轮间的就不容易被发现,容易造成漏检。矫立志不断归纳总结方法,详细地列出碎铁屑可能偷藏的地方,并细致地讲解给肯方员工。由于这一方法十分管用,还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大矫原理”。

7月4日,在位于肯尼亚内罗毕的蒙内铁路内罗毕车辆运用车间,中国中车维保员工矫立志在指导肯尼亚标轨铁路维保员工焦福瑞进行车辆制动阀的拆卸及拆卸注意事项。新华社记者韩旭摄

6年多来,中国中车共派出多人次来到肯尼亚,从最多时候的多人,减少到现在的70多人,这也印证了肯尼亚当地员工队伍的逐渐成长。6年间,大部分肯方员工都已成为各个专业岗位上的业务骨干,蒙内铁路拥有了第一批机车车辆维保技术骨干,未来将为持续为蒙内铁路保驾护航。

编辑:马萌伟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