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弹道导弹如何饱和式攻击机场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但是讨论归讨论,真正的实践却是没有过的。
而伊朗的导弹部队在最近就给大家做了一场实际演示,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仗很大程度上是政治仗,也不算多么饱和的攻击,但在很多角度上也带给了我们值得讨论的话题。
就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美军当时驻阿萨德军事基地的部队已经提前得到了消息,转入掩体中(美国将功劳归于预警系统,而其他消息则证明有人将信息透露给了美军,使得美军在袭击发起2个多小时前就得以进行转移)。而美军在阿萨德基地并没有部署爱国者导弹系统,仅有少数近防系统。
伊朗对阿萨德基地的美军驻扎区打出了10枚法塔赫近程弹道导弹,其精确命中了机场内的跑道、机库等设施。另外在伊拉克军队驻扎区域,也挨了1发导弹。
我们知道,这仗是政治仗,伊朗故意没打美军的弹药库等重要设施,美军得到消息后,也及时进行了转移,没有出现重大伤亡。
但如果是打军事仗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首先,美国的导弹预警系统还是会发挥作用,但是由于伊朗的导弹打击阵地距离美军基地可能只有几百公里。按照弹道导弹的飞行速度,在很短时间内就会打到目标区。
美国的导弹预警系统从探测到伊朗导弹到通知美军,后者再做出一定反应是需要时间的。因为当时是凌晨,更延缓了美军的反应时间,而伊朗导弹若打击的是美军营区和弹药库的话,势必会给美军造成较大的人员及装备损失。
实际上即便该基地布设了爱国者3导弹系统,其拦截弹道导弹的效率也不会很高,后者依然能够给美军造成伤亡。
所以,如果当时伊朗真的是打纯军事仗的话,美军可能会遭受相当大的损失。
这是针对美军的情况,而世界上有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少国家都有很强的军事需求,尤其很多国家的战略纵深也就才几百公里,因此对射程较大,且威力、精准度足够的武器是有很大需求的。
既然有需求,那么像伊朗这样的发展较大规模的弹道导弹部队可不可行?
随着现代化武器制造技术的提升,中等国家搞出近程弹道导弹的问题不大,但是投入和消耗恐怕是不好承担的,而且还可能受到国际制裁,有些得不偿失,至于小国家那就更没必要了。
但是中小国家谁都想有几款能压阵的大杀器,那么能不能有一种兵器,既具备几百公里的较大射程,又有较大威力,还不怎么太花钱,又不是很敏感呢?
答案是肯定的——远程火箭炮。
火箭炮这种兵器早就出现了,无论是二战时期的喀秋莎,还是后来的游击战“神器”火知名度都很高。
这些火箭炮发射的火箭弹主要通过急速发射,通过火力覆盖的方式来杀伤敌人,至于精度就不好说了,而射程越大,精度则越差,主要对付集群目标比较合适。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火箭炮,尤其是大口径火箭炮在具备较远射程的同时,也有不错的精度,而且成本还比专职的弹道导弹低很多。
国际上搞远程火箭炮的国家不少,但是搞得最好、最成功的是我们中国。
以近些年在国内外防务展上多次“抛头露面”的AR3火箭炮为例,其既可以发射毫米口径的火龙70系列和火龙系列火箭弹、毫米口径的火龙系列火箭弹,又可以发射口径毫米的火龙战术导弹。
其中火龙后的数字基本就代表了该火箭弹的射程,如火龙70对应70公里,火龙对应公里,火龙对应公里。
至于火龙,去年珠海航展上央视节目采访的兵器工业专家给的射程是公里以上,这个以上就自行体会吧!
对于绝大部分国家来说,这个射程梯度安排已经足够用了,且不说那款以火箭弹之名的战术导弹了,就说火龙的公里级射程就足以打穿很多国家的纵深了。
03远火的毫米火箭弹打出的效果,想象下毫米和毫米的会是什么样子
至于威力方面,不同类型的弹药装药量不同,其中最大的战斗部重量为公斤级,与本次伊朗袭击美军基地的法塔赫导弹公斤级的战斗部相差无几,如果再考虑到弹药质量和技术先进度的话,前者的威力肯定要超过后者。
而在精度方面,这个就要看客户愿不愿意多花钱了,如果资金没问题,那么精度也没问题,至少比这次伊朗袭击美军基地的法塔赫要好。
有朋友问你火箭弹都比人家导弹打得还准了,那还好意思叫火箭弹吗?从目前相关报道来看,火龙不太好意思叫火箭弹(有时也好意思),但火龙以下还是好意思的。
也就是说AR3火箭炮及其所配的弹种,足以完成对公里以内目标的大规模精确打击。
我们知道,高精度火箭弹的成本虽然不菲,但是肯定要比弹道导弹便宜很多。即便是使用火龙战术导弹,其成本恐怕比一些国家的同类导弹也是要便宜些的。所以AR3也更适合饱和式攻击,而且其多类弹种的搭配其实也更方便执行不同距离,对不同目标的打击任务。
对于世界上有这方面需求的中小国家来说,这就已经足够了,尤其对他们的对手来说,也根本不可能构建得起现代化的防空体系。无论是打火龙还是其他火龙系列的火箭弹,估计对方也是不好拦截的。
另外从珠海航展上的弹药展示来看,还有一款TL-7B反舰导弹,也就是说AR3在手,反舰也能有。
而且AR3还具备一个优势就是,其是车载火箭炮,有着性能优异的底盘。打击完成后可以迅速转移阵地,同时具备很强的二次打击能力。
伊朗的那种导弹虽然也可车载,但是灵活性不是很好。打击时要选择阵地,进行布设,准备发射的时间很长;而且打击完成后,回收较慢,容易遭到对方的报复性袭击。
另外除了战争中表现外,在平时的维护性上,远程火箭炮要比弹道导弹部队方便很多。
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来说,战备威慑是常态,真正的实战反倒机会不多,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个养兵时的维护保养也应该考虑进去。
另外,最关键的一点:专职的弹道导弹这种东西,有时候还不光是价格问题,关键还不好买,自己造又不好造,受到的限制因素比较多。
但是像AR3火箭炮这种的,是中国已经明确外贸的火箭炮,各种性能参数在防务展上都公开得明明白白的。
只要有需求,同时还有钱的话,一般是可以买得到的。
既然拥有正牌儿的弹道导弹比较麻烦,而AR3这样的火箭炮选用合适弹种能完成更多类任务的话,又有什么理由不心动呢?
所以,这次伊朗的远程打击行动可能会促使一些国家选购类似能力的兵器,或许对AR3火箭炮的外销产生积极效果。
当然了,本文主要是就着一些中小国家的情况来说的。实际上,对于军事强国的战术弹道导弹来说,其性能和威力是远比伊朗导弹强悍的,因此说对军事强国来说,即便是远火也不能完全替代专职的近程弹道导弹,两种兵器都拥有它不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