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襄阳市积极应对国内疫情散发多发、商用车需求不足等困难,狠抓运行调度和项目建设,推动工业经济顶压前行、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家,总量和新进规数、净进规数均居全省第二。全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30家,总数达46家,总数和新增数均居全省第二。
狠抓运行分析,工业生产持续向好
持续强化工业经济“大运行”工作机制,坚持逐月召开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实施产值及增加值增速预期清单、工业投资及技改清单、能耗大户等三张清单监测分析制度,强化目标分解,压实属地责任。持续强化专班督办机制,对增速较慢县市区,组织专班下沉督导,制定针对性举措,确保实现预期。持续强化增长点分级包保,亿元以上由市“四大家”班子成员包保,万元以上由县市包保,强化增长点出力督办,力争早投产、多出力。
狠抓投资放量,项目建设蹄疾步稳紧盯重点项目抓投产,突出抓好年底计划竣工投产的53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以及比亚迪动力电池零部件等9个1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围绕竣工投产必备的厂房、设备、水、电、气、资金、配套设施等专项核实,形成问题清单,逐一推动落实。紧盯技改项目抓增量,持续开展技改项目大排查,聚焦全年目标,强化任务分解,会同县市区梳理重点技改项目,将现有工业企业改建、扩建、迁建项目,纳入技改项目,确保应入尽入、应统尽统。紧盯落后地区抓调度,对工业及技改投资增速低于全市的县市区,选派专班进驻,开展集中调度和大排查,扭转被动局面,提高投资增速。
狠抓稳规进规,主体培育再获突破实施保规稳规行动。对数据异常和年底退规风险较高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实施企业培育行动。分层分级建立“进规”企业库,开展梯次培育,确保如期进规。实施招商转化行动。加强固定资产投资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建设,确保竣工项目早入规。实施园区载体建设行动。推动工业园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小微企业成长提供平台支撑。
狠抓稳产纾困,助企政策落地有声加快兑现落实年产业链供应链惠企政策,推动汽车产业回稳向好。扎实协调解决“三联三促”、“双千”、“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反馈问题,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