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养生中为什么要脚像吸盘五趾贴地

作者:红袖添香

在站桩养生的身法调节要求中,“五趾抓地”是对脚部的要求,也是最容易被错误理解的地方。从日常认知解释,“抓地”的理解就是五趾用力向下收起形成抓地,从字面上的意思理解来说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站桩养生或者是太极拳、形意拳中,这样理解就和站桩养生或者是太极拳、形意拳的要求南辕北辙了。

那么如何理解五趾抓地呢?五趾抓地让人误解的地方就在“抓”字上。因为“抓”字的常态理解就是足弓主动收起,五趾用力收起形成抓地,这样“抓地”肯定会造成脚部、腿部乃至腰部及情绪都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无法放松,而站桩养生要求的恰恰就是身心极其的放松。站桩养生的理解与操作都离不开放松,放松是始终贯穿站桩养生过程中的第一要旨。

“五趾抓地”,其目的是为了增强下盘功夫,增加腿部控制力的要求,提升身体下盘和地面间的相互作用力,提高身法的稳定性。

但是,五趾根本没办法抓牢地面,别说是脚趾,就是更为灵活的手指,更为有力的钢钩也没办法抓牢地面。不信你可以试试。

另外,前文说了,这样“抓地”肯定会造成脚部、腿部乃至腰部及情绪都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无法放松,而站桩养生要求的恰恰就是身心极其的放松。“五趾抓地”更容易让下盘僵滞,不利于放松。其结果就是地没有抓牢,反而让应该放松的下盘僵滞。

怎样才是正确的要求?

用脚趾是抓不牢地面的。无论光脚也好,穿鞋也好,都是一样。既然地是抓不牢的,那么我们就尝试脚趾贴住地面。这样一来有什么好处呢?会有利于腰胯以下的放松,尤其膝部以下,就更容易松了。

随着站桩的持续坚持,能够进一步松到脚底,那么脚底板和地面的作用面积就极大地提高了。而且这种贴地是自发形成的,并不是人为刻意做到的。五趾贴地不是指脚趾局部紧张用力所形成的,而是指脚趾放松或全身自重与气沉丹田之气沉于脚趾而形成的。

有了脚底的松沉,变化也就有了,这个时候人的底盘才真正的沉稳了,劲力才用得上,气沉脚底,入地三分也就真的有了。

说实话,笔者在站桩养生的过程中,主观上并没有去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