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20号下午,黄浩(化名)正开着奔驰轿车缓慢地行驶在乡村公路上。突然,驾驶位右前方的车头猛地下沉,发出了巨大的声响,车子瞬间就动弹不得了。刚开始,他以为是轮胎爆炸,可下车查看后,他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他的奔驰车车头呈塌陷状态,右前叶子板整个都压在了右前轮胎上,车前保险杠已经接近地面,车子的底盘更是掉得比超跑还低了。随后,黄浩打电话求助。救援拖车来到现场后,甚至无法按照常规的方法移动车辆,只能靠千斤顶将车顶起来,再将车子拖走。
让黄浩难以理解的是,当这辆车被拖到当初他买车的南昌迎星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准备维修时,对方竟拒绝告知车辆具体损坏部件与损坏原因,反而将责任推到黄浩身上,说跟他的驾驶习惯有关,是他开得太猛了。黄浩无法接受这样的说法,便向记者投诉了。
那么这辆奔驰车到底怎么了?奔驰4S店又为何对原因讳莫如深呢?
8月26号,黄浩带着记者来到南昌迎星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进行采访,但刚开始就遭到了工作人员的阻挠。不仅如此,黄浩那辆奔驰故障车也被拖离原来的车位,不见了踪影。黄浩询问工作人员车子停放的位置,工作人员也不予理睬。
5分钟后,黄浩才在4楼找到了自己的车子。此时,这辆车的右前轮下方放置了辅助轮。记者和黄浩尝试通过辅助轮撑起的空间查看损坏的部位,但并没能如愿。就在这时,此前对黄浩不予理睬的工作人员再次出现,阻挠记者进行采访,对车子的问题却是只字不提。黄浩和记者只能先行离开。
黄浩夫妻俩介绍说,去年2月1号,他们花41万在这家公司购买了这辆奔驰E轿车。他们选择买这款车的原因,就是觉得这款车的安全系数比其他车子高一些。仅仅过了一年半,行驶了公里之后,这辆车就出现了重大故障,这让他们无法接受。
事发16天后,黄浩夫妻俩去到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城东分局进行消费投诉。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之后会与南昌迎星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联系,协调处理这场纠纷。几天后,此事终于有了回音。
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南昌迎星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提出的赔偿方案有两个:一个是整车的保修期延长一年;另一个是送两次保养,让黄浩夫妻俩二选一。但在黄浩夫妻俩看来,车子出了这样的事情,他们也不敢再开这辆车了,因此希望厂家能给个说法。
原来,黄浩冷静下来后,想起了事发两个月前,他收到过一封召回信。在信中,奔驰公司承认这辆车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前减震器容易损坏,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减震器叉头断裂。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维修方说车子不会再坏,他也很难相信真实性,因为试验的结果很可能是付出生命的代价。
让黄浩更加气愤的是,明明知道车子存在安全隐患,奔驰车却安排在4个多月后,即年10月25号才实施召回。在他看来,这是典型的漠视消费者的行为。经过这次事故之后,黄浩萌生了将车修好后卖出的想法,但是一番咨询下来后,他傻了眼。
原来他这辆车的车价已经大大贬值了,最高的也就32万,有些甚至直接不收了。不仅如此,由于无车可用,黄浩平日还需要每天租车出行,并支付了不少费用。在他看来,这些损失产生的原因就是那辆奔驰车本身存在的安全缺陷。
律师指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9条明确规定:采取召回措施的经营者必须承担消费者因为商品召回支出的必要费用。而且根据三包规定,在保修期内,如果4S店每次修理的时间,包括等待修理备件的时间,超过5天的,4S店应该为消费者提供备用车辆,或给予合理的交通费用补贴。此外,因车辆缺陷被召回的,经营者还应补偿消费者车辆的贬值费用。
尽管索赔有了法律依据,但黄浩夫妻俩再次到南昌迎星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时候,工作人员不仅拒绝了他的索赔要求,还表示即使拆解维修,车主也不能拍照与录像。不过,在黄浩的据理力争之下,南昌迎星汽车公司最终的答应了他的拍照要求。根据维修时拍摄的画面,黄浩的这辆奔驰车就是前减震器叉头断裂。
黄浩说,他们之所以在对方拒绝赔偿的情况下,同意了维修车辆,是因为在面对奔驰和南昌迎星方面,他们作为消费者,似乎只能屈服。他表示,卖了这辆奔驰车之后,他以后再也不会买奔驰车了。在这次的事件中,奔驰方无论是在车的质量上,还是在服务态度上,都让他感到失望。唯一比别人厉害的就是傲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