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面性能优异的铠甲S1,实战表现差

北京哪间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jingyan-392913.html

属于海外武器销售大户的俄罗斯,近年来一直没有停下武器出口的脚步,许多被该国赋予众望的重型武器纷纷成为多国军队接纳的对象。其中在防空领域,俄罗斯引以为傲的铠甲-S1绝对是当仁不让的存在。

不过在中东一系列的实战中,铠甲-S1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实力,反而成了无人机和空地导弹的刀下之魂。到底是武器性能有缺陷,还是使用国在武器搭配上使用不当呢?今天我们就好好谈论一下。

一、矛与盾的结合

80年代末期,苏军高层提出了近程空防计划,目的是帮助S-等防空导弹进行防御,从而免遭敌方的袭击。当时的S-对于低空近程目标打击效果不佳,而且使用昂贵的远程导弹来打击近程导弹的成本还非常不划算,因此苏军决定有必要来设计一款新型近程反导系统来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

早期的S-导弹

经过考虑,苏军选择了同样是80年代末研发而成的通古斯卡2K22弹炮合一系统:该系统使用GM-履带底盘,搭配了两组38mm的双联装机关炮和8枚9M防空导弹,另外还有搜索雷达、跟踪雷达等配置,主要目的就是防御低空来袭的导弹,保证地面部队设施的安全。

正在开火的“通古斯卡”

苏联解体后,接任的俄罗斯军队认为通古斯卡有点落后于当时的防御技术水平,于是要求该武器的研发机构——图拉仪器制造设计局(KBP)在此基础上在研制一款全新的近程防御系统,并且要求数据与构造挑出传统苏联设计风格。接到要求后,图拉设计局开始加紧研发这款新的防空武器,研发的速度也是异常地迅速。

年的莫斯科航展上,图拉设计局正式推出了这款新的防空系统(下图),名字为铠甲-S弹炮合一系统(俄语:Панцирь-С)。早期底盘是Ural--20型8轮卡车底盘,在其后部是控制系统和主武器系统;主武器上是2门2A72型30mm机炮,以及12枚9M型防空导弹。雷达方面,铠甲-S搭配的三坐标雷达和双波段跟踪制导雷达,可以控制导弹同时攻击2个来犯目标。

无论在雷达和主武器的设计上,铠甲-S都完全突破了原来通古斯卡的设计理念,将西方先进的反导系统与俄制武器巧妙结合,形成了1+1>2的效果。因此铠甲-S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不少国家的欢迎,西亚的阿联酋就成了首个进口铠甲-S系统的国家。年该国就向俄方采购了50套这样的系统,包括24部轮式和26部履带式(官方名称为铠甲-S1E),与俄方不同的是,针对阿联酋沙漠地形,底盘由最开始乌拉尔卡车更换为德国MANSX-45型卡车上,使其外观更为欧美风,就像下图一样——

年,使用卡玛兹-轮卡车的量产版铠甲-S1正式亮相。与原版不同的是,新版本使用了两款新式搜索与目标跟踪雷达,同时搭配一款光电瞄准仪;搜索雷达战时可以仰角60度,度不间断侦查24-50km不等的来犯目标,而跟踪雷达可以跟踪14.5-35km不等的目标。

光电瞄准仪可以左右90度旋转,除电视模式外,还有红外和热成像模式,用于测算导弹目标角度,还可指引导弹来攻击目标。主武器更换为射速更快的2A38M双管机炮,射速高达每秒-发;导弹方面也变为具有远距离射程和射速的5E76(9M的升级版),可以同时打击4个来犯目标。

根据现有资料显示,除了俄罗斯和阿联酋外,阿尔及利亚、约旦、塞尔维亚、伊朗、叙利亚和利比亚等国军队也装备了数量不等的铠甲-S1系统。除此之外,铠甲-S1还被按在舰船上来代替老旧的俄制卡什坦防御系统,远程导弹部队也采用不同底盘的卡车来搭载铠甲-S1,方便作战室进行辅助使用。

二、水土不服缘何而来

评价一款武器到底是好是坏,那么纷乱复杂的战场绝对是最好的选择。在测试和演习中出尽风头的铠甲-S1自然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中东许多国家都将入列的铠甲-S1投入到战场之上,但实战的结果却出乎人们的意料。

利比亚内战中,参战的队伍都投入了一部分铠甲-S1作为己方防空的武器。可在实战中,多辆铠甲-S1不仅没有击落一架敌机或来袭的导弹,反而被对方的武器打得找不着北。这些被摧毁的车辆都有一个共同点,要么是根本没有开雷达,没在工作状态时被击中;要么是在工作状态时,被突如其来的攻击所击毁,没有做出反制措施。

被缴获的“铠甲S-1”,被烧的面目全非

而在叙利亚战争中,部署的铠甲-S1虽然击落了不少来犯的短程导弹和攻击无人机,但依然有部分车辆被快速袭来的导弹和自杀性无人机所摧毁。就连它的装备大户俄罗斯,也传出其性能有问题的消息,据一位匿名的军官反应,铠甲-S1就经常忽略的小型无人机和低速目标,可对一些飞过天空的大型鸟类却误判为敌方导弹,进而发布预警。

无人机摧毁“铠甲-S1”的图像

此外铠甲-S1的拦截效率也被认为比较低下,年俄军驻叙利亚基地遭袭时,负责拦截的铠甲-S1用12发导弹仅拦截下3架无人机,而辅助它的道尔-M2U用5枚导弹就拦住了4架自杀性无人机。一时间不少军事爱好者对铠甲-S1的真实作战性表达了质疑,认为当中有着大量的水分,那么真实的情况到底是如何呢?

其实不光是铠甲-S1,美制的爱国者导弹也有着同样的问题,其真实性能与纸上数据差距较大,但这不能直接就判定这款武器毫无用途。首先一款武器能否很好地使用,对于使用者的能力有很大关系。利比亚内战中,操作铠甲-S1的士兵大多能力一般,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因此只能孤立试验性地使用这款武器,加之没有整体防空体系的配合,所以操作起来肯定漏洞百出。

民众拍摄到的运往战场的“铠甲-S1”

因为这样的状态,使得在利比亚战场上的铠甲-S1不仅打不中目标,还有可能被人意外偷袭给摧毁。而在叙利亚战场上,叙利亚军队的士兵都是职业军人,其战术素养和操作能力肯定要强于利比亚方面,因此在操作系统时要少犯一些错误,更好地能控制这款武器。战争期间累计击落近百架无人机和数十枚导弹就是最好的例子。

被“铠甲”击落的无人机

另一方面,现在的无人机和导弹技术升级得越来越快,前者的尺寸变得越来越小,飞行高度也很低,但依然保持着极快的攻击速度,尤其是自杀性无人机可以快速接近目标,然后发动突袭。另外导弹的发展趋势都是智能化、超音速化发展,其突防能力要远超一些防空武器的设计标准,这种以快制快的模式同样对现有的防空系统是一大考验。

“哈洛普”自杀性无人机,防空武器的死

另外一些中小国家没有完整的防御体系也会给敌人以可乘之机,一般想要形成密不透风的防御实力,那么至少得在近、中、远三个层次(甚至还要更细致)组成一个防护火力网,另外雷达探寻目标的能力也要足够灵敏和快速才可以。而现在不少国家没有这样的体系配备,因此只能在目标即将来袭时,尽最大的可能去拦截目标,因此拦截效率低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想要提升防空武器的性能,首先要在雷达上进行升级,能够及时找到新的无人机目标;另外对主武器上也可以进行升级,研制一款专门对付无人机的导弹。但最关键的,还是在人员的培训上进行整合和专业提升,这样才可以适应未来的战场环境和态势,有利于己方的胜利率提升。

结语

铠甲-S1的战场表现虽然不能称为惊艳,但也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未来的日子里是否能够再进一步,就只能看未来俄军为其添砖加瓦了,希望这款大力宣传的防空利器能够真正实现效率与性能的最大化,展现其与众不同的实战效果。

参考资料

1.《俄罗斯武器大百科全书》

2.《简氏军事百科:防空武器篇》

3.《苏俄陆军-》

4.《俄军装备大全:载具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