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不中标的原因有:
一、没能认真读透、读懂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是采购活动的行动指南和评判的准则。
二、没有充分使用招标过程中“咨询、答疑”的权利。
三、投标文件没有最大程度迎合招标人的实际需求。
四、没能抓住报价的技巧给出合理适中的报价。
五、没能提供招标人满意的售后服务。
六、不能妥善应对现场决策、考察及合同签订。
影响中标的因素有那些?
影响中标的因素:
一、企业管理层是否健全
一个健全的管理层,一个实力均衡的投标小组,对于中标的影响是很大的。剑鱼招标订阅始终提倡,企业的管理层当中如果没有固定的造价专业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整个招投标小组就形同虚设,无法系统进行管理,缺乏凝聚力二、标书编制质量
标书的质量,分内在的质量和外在的质量。内在的质量由以下方面体现:一是标书的响应性。二是施工组织设计计划的编制质量。三是报价的编制质量。
三、价格因素
价格因素对于获得合同至关重要,这也是过去一些研究者把提高中标率的研究重点放在价格上的原因。一般来说,价廉物美是业主的普遍要求。但是,价格的尺度、价格的竞争性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不同的投资主体对价格的评判有不同的观点。
四、竞争对手的状况
竞争对手的状况对中标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竞争对手的群体个数,竞争对手的群体个数越多,竞争越激烈;二是竞争对手的实力情况,竞争对手的实力越强,竞争越激烈;三是竞争对手拥有的任务情况,竞争对手的任务越不足,竞争越激烈;四是竞争对手的其他背景情况。
五、工期、质量、安全措施是否合理
工期、质量、安全三大指标往往是影响中标的重大因素。招标人在一些具有战略决定意义或季节性的施工项目上往往会对施工的工期严格要求。质量、安全是项目实施的灵魂所在,投标企业必须做出可靠承诺,忽视或是不实质地响应招标要求,势必严重影响评标结果。
知识拓展
有哪些常见的控标手段?
在进行招投标时,有些采购商为了限制他人投标,在招标文件中会有各种控标手段,常见的一些控标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限定采购参数
采购要求指向特定供应商和特定产品,比如说限定底盘型号、规定产品尺寸等,在招标文件中也许只有少数产品具有限制性参数,却造成其他供应商即使别的产品都符合要求,但不满足部分产品的限制性参数而被废标,造成所有的产品都未能竞争,中标价格较高。
2、要求厂家授权、质保承诺书
招标文件中会明确必须提供制造厂商针对本项目的书面授权和质量保证函,同时内定的供应商私下要求厂商只给他和其指定的陪标单位开具,这样即使其他供应商取得货源仍然无法投标,这种控标的做法在行内俗称“报备”。
3、资质、业绩等限制性要求
招标文件要求供应商具有相应的资质、认证、业绩,有的属于不合理要求,却常被拿来作为限制其他供应商的手段。类似要求还有具有某项软件证书、参加过某项活动、某地区有几百万业绩等,这些要求是按照内定的供应商“量身定做”的,其他供应商也许能够满足其中一两项,但多项要求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无法进入的隐形壁垒。
4、苛刻的本地化服务要求
有一些项目须要求投标方要提供在当地有固定售后的服务场所以及技术人员的书面证明,还有的一些虽没有要求设立本地的售后机构,但却有另外的要求比如产品有问题的时候要求多久内必须能够到达现场进行解决,这种要求也是变相地限制了一些外地的供应商前来参与投标。
5、不合理的供货时间
有的部分采购项目,在招标文件中说规定的供货时间是相当不合理的,基本上需要投标人提前去进行生产才能满足,但现如今市场上的产品一般都为订单式生产,所以供应商在不能确定是否中标的前提下,提前去生产备货那么就会有很大的风险,最后导致他们只能放弃进行投标。这也就只有那些事先内定,并提前进行准备了的供应商才能满足相应的条件去进行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