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
近日,本土智能线控底盘领军企业拿森科技完成5亿融资。高瓴又投了一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天眼查信息显示,拿森汽车(上海拿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于年12月22日完成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银投资、宁德时代、国投招商、高瓴创投、中银发展。
成立于年的拿森科技,专注于汽车线控底盘核心技术的研发,于年量产了中国第一个NBooster线控制动产品,也是中国唯一具备全系列完整线控底盘综合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本土公司。
拿森科技已先后获得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国领先汽车科技50强等荣誉。
高瓴创投方面表示,线控底盘是汽车电动化及智能化趋势下量价齐升的关键领域,也是保障驾驶安全的核心部件,未来具有结构性增长机会。而拿森作为本土龙头企业,产品端率先实现量产且快速迭代,有望抓住增量市场,解决国产替代的同时,实现更大技术创新。
从公开披露的融资信息可知,高瓴创投的近期投资还包括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器件研发平台清纯半导体、微尺度工业设计软件深势科技、合成生物学头部公司蓝晶微生物等等。
其中,碳化硅功率器件是目前电力电子领域发展最快的功率半导体器件之一,也是目前晶体生产技术和器件制造水平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此前,高瓴也投资了老牌碳化硅衬底研发企业天科合达,该公司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专精特新”成强链补链生力军
事实上,在先进制造这个大方向上,高瓴创投并非简单地仅仅在“筛选”技术能力突出、增速快的企业,其更 在高瓴看来,在新一轮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下,培养一批专注于关键技术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是补足产业链短板、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目前,虽然先进制造中的部分行业受到了社会资本的青睐,但是从整体看来,先进制造领域的企业们还需要得到更多投融资的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在技术攻关到产品市场开拓之间,面临多重“死亡谷”,既需要长期资金的支持,也需要具体的落地场景。高瓴这样的PE/VC机构作为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拥有丰富的科技与实体企业生态,可以紧跟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连接器、催化器和加速器的作用,通过专业的资源配置,参与技术创业企业服务机制建设,从而帮助“专精特新”企业持续创新和绽放。
高瓴目前累计投资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超过了25家,主要聚焦在先进制造、硬科技、生物科技等领域,代表企业包括天科合达、敏芯半导体、沃太新能源、乐纯医疗、纳微科技、微创心通、先健科技、金斯瑞生物、派拉软件、EcoFlow等。
做先进制造企业最好的共创伙伴
高瓴一直有一个“哑铃理论”:哑铃一端是科技创新对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广泛渗透;哑铃另一端,则是来自制造业等传统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因此,新经济领域的创新渗透,和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皆是高瓴长期 早在几年前,高瓴就开始 怡合达是一家“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供应商”,通过标准设定、管理供应链以及平台化运营,为超过4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了品质高、交付周期短的自动化零部件产品。
用怡合达董事长金立国的话来说:供应链整合、尤其是设备零部件的生产采购正是中国制造业自动化智能设备的难点。怡合达要做的,就是推动行业自动化的技术进步,让更多智能设备赋能中国制造。高瓴则表示,怡合达服务着大批正在从传统制造业往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升级的中小企业,它不是一家简单的制造业企业,而是在搭建中国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
在高瓴看来,仅仅是资金支持对于先进制造来说是不够的。高瓴对自己的定位,是做好先进制造企业的“陪练”:永远坐在副驾驶座上,需要打气的时候打气,需要看路的时候帮忙看路,并通过打造高瓴DVC(DeepValueCreation深度价值创造)投后服务体系,把对企业的多种投后服务做成工具包,包括精益管理、数字化升级、全球猎头服务、创新生态资源、供应链管理等“7种武器”。对于先进制造尤其专精特新企业,高瓴还总结沉淀了一整套方法论,帮企业解决和加速从技术创新链到产业链的转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