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客车92款,铰接成为电动化新领域,

白癜风可以看好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2.html

前一阶段,笔者由于个人事务较多导致创作工作时断时续,很多策划好的文章也因故未能与读者及时见面,在此向广大支持提加商用车、尤其是客车类话题的粉丝们致歉。在即将到来的年里,笔者将以更勤奋的态度,更多样的话题,将更丰富的客车讯息带给大家。

12月8日,工信部发布月度的第批汽车新产品公示、变更扩展产品公示等四项清单,随后不久又在12月15日对拟发布内容的补充公示。可喜的是,本月份工信部对查询机制进行了再修订,此前的“懒人法”快速浏览再度成为可能,读者可以充分利用产品名称、产品型号或企业名称关键字进行模糊检索。此前笔者单独撰文的“3W1H方法论”、新产品的看点和看法如今依然有效。

虽然工信部第批新产品公示分两批进行,好在补充车型并无M类客车产品。经过对款汽车新产品统计与分类,本批M3类大中型客车共计92款(不含底盘,后同),较上批增加5款。虽然此类数字无法进行精确的定量判断,但可做大致趋势的定性估计,可认为客车行业四季度的新品整体维持在百款以下,随着年度即将结束,各家如无特殊情况,只需按年初订下的产品规划方案自然执行即可。

具体看:6字头基本型75款,占比八成,其中公交结构占比超半数,保持客车行业最多新品数量的强势地位。5字头专用客车本批则强劲反弹,共计17款,较上批增长近一倍。

值得注意的是,中巴类新产品重新恢复1/4占比,一些企业利用轻型商用车LCV市场重现增长势头的契机,适时推出相关新品,如客运性质的农客中巴、公交性质的微循环客车等。尽管中巴类车型从早年的1/3份额滑落至如今的1/4、甚至不足1/5,在很多人眼中是“低端”的代名词,却始终是客车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在整个公路运输体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兜底作用。如今宇通、大金龙等企业依然在对中巴车型进行推陈出新,传统中巴、仿考车型层出不穷,也正是不轻言放弃这一领域的最好体现。

首先来看6字头,随着非公交的重新崛起,公交性质此消彼长。必须承认,尽管公交行业持续火爆,但从销量来看的公交结构产品只能占据半壁江山,今年1-10月市场终端数据的公交结构车型销量份额为49.1%。尤其现在流行的“客运公交化”改造,使得诸多高地板、带行李舱的产品涌入市场,加速了对传统未设置行李舱、地板较低的城市客车的分流,显然只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策略是打不赢全面战争的。例如:本批便有中通世腾系列LCKEVGA、福田HC系列BJEVCA-1、海格途悦系列KLQZGEVN2等车型加入战团。大中型公交合计45款保持了新能源时代的主力,另有宇通三轴BEV双层公交和重汽18米BEV铰接城市客车两款特大型公交新品。

ZKBEVGS6纯电动低地板双层城市客车是宇通绅士造型的双层公交一种延续,随着近期杭州公交6辆“大红袍”的交付,以及浙江两城对宇威造型10米双层公交全国首发的争夺,双巴市场热度似乎重启。但从实际销量来看,今年1-10月的双层公交全国销售辆,在公交中占比仅为0.7%,而且大部分为福田交付北京公交集团的BJSHEVCA-5,因此这一“小众中的小众”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猎奇车型”。

ZZGBEVQ2纯电动城市客车则显然是为了济南BRT所申报,在世行贷款的“现代无轨电车”渐行渐远之际,改用真正意义上的BEV似乎是更好的选择。根据交通部今年5月12日《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官方统计,在常规公交客流逐渐下滑之际,BRT公交总量达到辆,同比增长4.3%,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大扭矩电驱动系统的逐渐成熟,铰接也成为电动化攻克的最新领域,尤其在公交全面电动化的政策引导下,各大城市的快速公交系统也开始考虑新能源车型,例如近期的厦门BRT就选择了大金龙的18米BEV车型。

非公交方面,校车由于季节性调整,本批无锡华策申报了1款5米轻型幼儿专用校车HMXFD6XN,北汽福田则申报了4款大中型校车新品,采用了全新外观(或说大灯全行业通用)。座位性质方面,本批的优先顺序为中巴>大客>中客,LCV重归势头似乎不可阻挡。其中,南汽对营运市场还有在用车辆的“大号”威尼斯Venice进行换代,在保持长头中巴、骨架车身和底置行李舱的基础上,将欧系轻客的欧胜外观进行复制,形成家族式外观,即国六柴油版NJLCA1。不过在同为19+1座的宇通CL7对比下,这次南汽新品的推出能否重新赢得市场青睐依然成疑,毕竟从销量来看二者已非相同水平线——今年前十个月,一个销售辆,一个销售78辆。

以下对部分“看点车型”进行概述。首先是目前公交新品中已极为罕见的ICE车型,本批共有两款,分别为厦门金旅5.9米国六LNG考斯特公交版XMLJ16CN(港式小巴的变种),以及安凯客车G7系列的国六柴油平头中巴公交版HFFG7D6。

尽管平头中巴早在上世纪就有零星记载,但在市场端并未形成气候,新世纪后将其发扬光大的当属河南少林客车。由于传统中巴是针对农村客运设计,圆头圆脑的外观、多座席的结构特点使其不能很好应对随之而来的“客运公交化”改造。在这种情况下,少林客车通过引入大中型城市客车的“方基调”外观,降低踏步高度、调整窗线位置,提高车内采光面积,增加站立空间、少布置座席等一系列手段,将传统中巴“变型”为更适合城市公交的平头中巴。诚然这些做法在今天看来已属小儿科,但在当时着实博得了很多个体车主的喜爱。在新能源电动化后,全国一度大流行的中通客车风景系列ZE66其实亦属此类,只不过随着电动机和动力电池的成熟,早年的中后门农客中巴布置法也更多向无人售票的前中门公交版看齐,平头中巴的市场也越来越小。本次安凯G的出现,依稀让人看到当年影子,3.9米长轴距配合超短的前悬+异常的后悬,使人很容易想到这是一款拉皮车型,与此前mm长的HFFG7D6(代号G)是同平台的姊妹车型。该款产品的问世是平台系列化的典范,只不过在国家号召电动车辆“下乡”的大背景下,ICE公交真正还有多大的市场呢?

宇通客车本批申报了两款“四轮车”ZKBEVG2C和ZKBEVG2纯电动城市客车,采用了此前开发的分布式轮边驱动悬架系统,高速电机(TZXSYTB19×2或TZXSYTB58×2)、大速比减速器和独立悬架一体化,配合后单胎结构(/70R22.5或19.5)。年9月,科技部曾以《高效分布式驱动纯电动大客车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报道了宇通在分布式驱动上的创新。早期的3款车型包括12米、10.5米和8.5米,均为低地板结构,新一代宇威系列造型,不过随着12米样车去向不明、后两款车型的3辆样车被处理到河南商丘后,宇通轮边驱动桥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至于本批宇通的“旧事重提”,想必是对分布式驱动有了新的心得。不过从公告名称看并未标注“低地板”或“低入口”字样,或许宇通也不再追求强行一级踏步结构,转而采用“实用至上”的二级踏步。前者虽然采用了新款的ZK型号,实际公告图片来看却是传统的BRT造型(俗称“V脸”),也未选装其他造型,所以这一轮“旧瓶装新酒”能取得何种市场表现更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