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的天津老照片卡车车厢木头做,压

天津曾是一座可以与北京、上海比肩的城市,近代工业的发展和租界的建设让天津得以快速发展,使之迅速成为北方最大的城市和工商业中心。

本组图片所呈现的是年前后的天津,真实反映了80多年前天津街头的真实风貌。

停在路边的卡车

由于当时钢铁产量低,国内极度匮乏,卡车的车厢只好用木头做成。这辆汽车的底盘已经凹陷变形,下面撑上了支架,负责维修的竟是街边的两家洋铁铺。

街头小贩

街头一处卖饮料的小摊,桌上铺着整洁的白布,摆放着盛饮品的铁皮桶和一些装着饮料的玻璃瓶,摊主是一个干净精干的小伙子,笑容可掬。

街头报栏

沿街的一面墙上设置了一排报栏,上面贴着各种报纸。其中最醒目的是中间的《益世报》,为了吸引读者,报栏上面写着“社会的良导师,时代的新纪录”的宣传语。

读报的民众

读报是那个时代人们获得外部资讯的一条重要途径。他们面前的《益世报》是当时天津最有名的报纸之一,创刊于年10月10日,是罗马天主教教会在华出版的中文日报。

马场道

马场道始建于19世纪90年代,位于原英租界内,因通往坐落在伶楼以南的原英国赛马场得名,迄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马路上的车辆

宽阔的马路上,各种车辆混杂,有两辆有轨电车正驶向远方,路上的人力车,独轮车也是来回川流不息。年,天津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开始修建,年6月白牌环城有轨电车开通运营,天津也因此成为我国第一个开通公共交通系统的城市。

有钱人家的葬礼

门前搭建有高大的白色牌楼,巨大的棺椁摆放在街头。旧时发丧时,“殡头”大小是穷富人家发丧的标志。图中的棺椁所用的为六十四抬大杠,抬杠人统一服装,都是从杠房里请来的执事。

地毯厂

年,天津被迫辟为通商口岸,一些外国的资本家在天津租界开办洋行经营地毯出口业务,天津的地毯产业由此兴盛起来,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地毯生产和出口基地。

地毯编织工

上世纪二十年代,天津地毯厂已有家,大小作坊更是遍布天津城。据统计,年在我国出口的地毯中,有97.45%的份额出自天津口岸,可见其在地毯业中举足轻重的位置。

天津总站

当时的天津总站即现在的北站。即今天的天津北站。这座火车站于年建成,最初名为新开河火车站。年,津浦线全线通车后,更名为天津总站。

念路工人

正在改建中的总火车站站台,几名男子正在拉动一直巨大的铁石滚碾压路面。此时压路机虽已出现,但还没有普及。以至很多时候,压路作业还要依靠人力进行。

修路的工地

一处封闭的修路工地,周围用木板围挡起来,上面挂着很多铺路时用的苇席,几名戴着草帽的工人正冒着烈日挥汗如雨地挖地运土。

街头照相馆

火车站附近的一处露天照相馆,周边围着很多看热闹的士兵。当时天津有很多家的室内照相馆,如开设于年鼎章照相馆,在老天津可谓家喻户晓。为了方便人们照相,天津街头还出现了不少价廉物美的露天照相场所,主要是为来往旅客提供照相服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