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年11月 首曝过奇瑞轮毂电机版的测试车,正式的叫法是“分布式电驱动”,时隔一年半,再次拍摄到该车谍照,相比上一次,侧面贴了点东西,整车验证的技术细节也就基本清晰了,囊括了整个底盘技术的提升,也就是“分布式电驱动+智能悬架”,而且这个分布式电驱动还是四驱版的,等同于前后四个轮毂电机达到四驱化的效果。
路试实车外观基本上还是前期的式样,找寻了一下之前涉及分布式电驱动的相关信息,分别有两个,最早的是4月奇瑞江北生产基地奠基仪式上出现的,当时图片清晰度太大,写成了分布式驱动+智能驾驶,现在才算明白,后面这个其实的智能悬架,只不过当时是展示车,或者说是临时做了一个分布式驱动的展示样车,真正的路试车型则是11月拍摄到的,两者的主要差异就是前格栅挖出一个大坑,直接出现了快慢充接口。
▲上图为年11月首次拍摄到的路试车谍照
估摸着这次拍摄到的也是展示样车之一,只不过这是真的能开动的版本,注意牌照框内出现了4X-EVII的字样,4X自然就代表分布式电驱动的意思,而且是四驱版的,后面的EV代表纯电,II明显是第二代分布式电驱动的意思,确实很早之前奇瑞是有过轮毂电机样车的,并且还参加了车展,也就是基于瑞麒X1车型开发的轮毂电机版,当然那是初代样车,很多技术理念明显不够成熟,奇瑞虽说一直在持续开发之中,但是热情度明显不高,这与当时的用车环境有莫大的关联性,新能源几乎没掀起什么市场涟漪,主打的还是燃油版车型为主,今时不同往日了,新能源成为了主流,既有高油价带来的促进因素,也有碳中和层面的强制要求,重压之下唯有新能源一条路可走,开发进度自然也就相应的提速。
再来看看车身上的字,这次拍摄的可就相当清晰了,分布式电驱动+智能悬架,分布式电四驱提及过多次了,说直白些就是前后都是轮毂电机,并且很早之前就可以充电(注意上图下端红圈内底盘悬挂了电池组)正常行驶,说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问题不大,关键还是技术成熟度。
仔细看之前拍摄的后侧照,能够发现轮毂尺寸确实不小,并且略微超出轮眉,但是悬架结构其实没有什么变化,轮毂电机的造型此前也曝光过一张,就如下图所示,悬架结构不变的话,这整个悬架的簧下质量压力可不小,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的技术问题需要公关,因此近期指望量产的可能性不高。
智能悬架很有可能就是前期拍摄的基于星途LXEV版做出的全线控底盘项目,所谓线控就是用电子信号的传送取代过去由机械、液压或气动的系统连接的部分,如换档连杆、油门拉线、转向器传动机构、刹车油路等,它不仅是取代连接,而且包括操纵机构和操纵方式的变化,以及执行机构的电气化,这将改变汽车的传统结构。全面线控的实现将意味着汽车由机械到电子系统的转变,线控技术要求网络的实时性好、可靠性高,而且一些线控部分要求功能实现的冗余,以保证在一定的故障时仍可实现这个装置的基本功能。就像现在的ABS和动力转向一样,在线路故障时仍具有刹车和转向的基本功能,这就要求用线控的网络数据传输速度高、时间特性好和可靠性高。
目前汽车底盘的线控技术包括线控换挡系统、制动系统(如电液制动系统EHB,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悬架系统、增压系统、油门系统和转向系统等。线控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无需使用液压制动或其它任何液压装置,使汽车更为环保;减小了正面碰撞时的潜在危险性,并为汽车设计提供了更多空间;线控的灵活性使汽车设计、工程制造和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大为降低,且降低了维护要求和车身重量。
目前拍摄到的明显是展示意义的,很多技术应用会分批投入,譬如前面提及的换挡连杆、油门拉线、转向器传动机构等已经具备了线控化的基础,例如电子挡杆、电子转向、电子油门等,下一步就是线控制动系统的逐渐普及,如何将以上技术完全实现线控化需要长期的试验数据积累,不是说上就能上的,还是需要一定的过程,再加上轮毂电机等,簧下质量的增加等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最终还是要看能否走出实验室,达到量产水平,否则也只能是展示技术实力的样车而已(不过这展示样车是真的在马路上溜达过多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