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坦克严格来说是德国二战坦克的开端,至于一战时期A7V“17兄弟铁棺材”,无论是技术还是理论都没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反倒是德国通过一号坦克积累了设计经验,又通过训练和国外实战检验了相关理论。
一号坦克作为一款轻型坦克,一号坦克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辆装甲车,很难与其他坦克相抗衡,就连T-26都打不过,不过一号坦克家族型号不少,各型号之间性能差异也非常的大。
产量最大的A、B型
一号A型是德国首次大规模量产的坦克,作为一款5.4吨重的轻型训练坦克,装甲才13毫米厚,武器装备只有2挺7.92毫米机枪,成员两人,总生产了辆。德军将少量投入了西班牙战争,它们曝出引擎过热、装甲太薄、火力太弱的问题,西班牙军队将其中一些安装25毫米反坦克炮使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火力。
一号B型坦克B型算是A型的加强型号,车体增加了一对负重轮,长度增加了约40厘米,改进了动力舱上方的散热结构,运行更加可靠。这一型号被较多地投入到西线战场,许多优秀的装甲成员和指挥官都和它打过交道。
快到飞起来的C型
C型为高速侦察型号,它的动力由马力提升到马力,行走装置改为交错式负重轮,最大行驶速度达到了79千米每小时,加上交错式负重轮带来的平稳性,在越野机动中还没有多少高速坦克能和他媲美。
一号C型坦克不过C型的炮塔很特殊,它在旋转炮塔上安装的是两挺不一样的7.92毫米机枪,一挺为常规的MG34机枪,另一挺则是EW高射速机枪,这款机枪虽然口径相同,但是它发射的是德国7.92毫米反坦克枪弹药,在米距离上能击穿26毫米钢装甲。因为枪管更长更厚,被许多人误认为是20毫米机炮。
一号C型C型因为改动较大,已经和A、B型零部件通用比例较低,D型则是在C型的基础上加强装甲的改进型,C、D两型产量很低,据称C型只有40或46辆。
能抗炮弹的“迷你虎”
F型是最强的重甲型号,它被军迷称为“迷你虎式”,在年年底开始研制,为了承受加重装甲带来的负担,行走装置采用加强的交错式负重轮,履带结构看起来也厚重结实;装甲防护正面提升到了80毫米,炮塔结构也被加强,正面增加一块弧形炮盾,在二战初期各国军队装备的标准反坦克炮几乎无可奈何。
看起来就很结实的迷你虎不过它的火力没有得到加强,仍然只是两挺机枪,而且增加装甲的后果就是体重上升到18吨,最大行驶速度只有25千米每小时,刚正的外形加上观察窗等,让他颇有几分虎式重型坦克的风采,这也是它“迷你虎式”绰号的来源。尽管如此,它仍然制造了80辆,其中8辆投入第一装甲师服役并战损,而其余的则在预备役部队中幸存到最后。
一号F型重甲坦克“迷你虎”更像是重型装甲车,它可以伴随步兵作战,直接顶住敌人火力,用它的机枪清扫、压制有生目标,但是对于装甲目标和工事则作用有限。
其他型号的变形车
一号坦克除了上述几种改动较大的分支之外,它的底盘也被用来改装成其他用途的装甲武器,例如野牛自行火炮、战场救护坦克、爆破坦克、装甲抢修车、弹药运输车、一号自行反坦克炮、喷火坦克等。
一号自行反坦克炮可以说一号坦克原本是设计师和装甲兵练手用的小坦克,却在大战中被迫承担起远超设计初衷的负担,实在是“太难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德国装甲部队通过它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许多大名鼎鼎的坦克王牌都曾驾驭过这款小家伙,说它是二战德国元首的装甲“动物园”奠基者毫不过分。